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知人]- 馬拉拉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220/article/1653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為教育而奮鬥的女孩

拉拉的爸爸 談他那重生的女兒如何為女性奮鬥

談《我是馬拉拉》的試讀精選篇章:


[圖資新聞]- 高雄以「大樹」概念興建總圖 台中也將打造公園中的圖書館

高雄以「大樹」概念興建總圖 台中也將打造公園中的圖書館

來源: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1029 17:07:28)台中市長林佳龍昨(28)日赴高雄進行市政參訪,特別安排造訪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該館以塑造一棵大樹為概念,採用懸吊式結構,並同時具備博物館、小劇場、新書發表會場等多功能的圖書館,建物內還種植7科竹柏。林市長表示,台中將在水湳興建「台中城市文化館」,緊扣水湳「低碳、創新、智慧」發展主軸,結合圖書館與美術館功能,連結周邊的中央公園(清翠園),打造「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

林市長昨(28)日結束高雄展覽館的參訪行程後,隨即前往高雄市立圖書館,在聽取代理館長潘政儀與建築師吳本忠,分別針對營運與建築專業的簡報後,即在潘代理館長的引導下,從建物8樓開始逐層參觀到地下1樓。

潘代理館長指出,圖書館建物興建經費14億元由高雄市政府預算支應,而購買70萬藏書的經費5億元,則是透過募款而來,圖書館是公私協力的範例,圖書館也是是「高雄人送給高雄的禮物」。

他指出,捐館者可依照捐款數額,為樓層、空間冠名,或是在書籍上留下給家人的溫馨詞句;此外該圖書館同時具備博物館性質,於書架上設置「關鍵出版窗」,展示許多絕版、具有文物、學術或藝術價值的好書,並規劃電影館、小劇場、公共藝術展示與新書發表空間等多功能用途。

而吳建築師則表示,圖書館最初的設計改念是要塑造一棵大樹,讓所有的市民都可以喜歡看書,結構採用懸吊式結構,因此不僅建物是從8樓開始往下蓋,且支撐樓地板重量的鋼樑,也會逐層縮小,將梁柱的空間還給讀者,建物中央也設有一處空間,種植7株竹柏,所有讀者可以隨時轉換閱讀環境。

在參觀完圖書館後,林市長指出,台中將在水湳興建「台中城市文化館」,館內包括圖書館與美術館,將緊扣水湳「低碳、創新、智慧」發展主軸,結周邊清翠園,打造「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建物將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妹島和世規劃,這次參訪高雄圖書總館,對於未來城市文化館的營運與規劃,確實充滿啟發。

市府文化局指出,市府積極推動「台中城市文化館」興建計畫,完工後將成為1座包含市立圖書總館及市立美術館的城市文化建設,透過2館的結合,使城市文化館成為融合台中在地特色與國際潮流的建築館舍,雙館資源分享,跨域加值,將成為民眾喜愛的藝文場域。預計2016年底工程發包,2020年正式啟用。

台中城市文化館過去僅以低碳設計為訴求,經新市府檢討後,以「低碳、創新、智慧」重新定位,增加圖書館與美術館兩館的結合與互動設計,提供更多創意發想機會及空間運用,同時並結合園區內的清翠園,塑造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並採親民友善的方式設計,營造在地化的藝文休閒場域。

聯絡人: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電話: 04-22289111

訊息來源:台中市政府新聞局

筆記-1121

資檢

通用設計

詮釋資料專題課程大綱 (藍)

漫 畫 館 藏 對 兒 童 圖 書 館 經 營 的 影 響 : 以 中 崙 分 館 為 例

北市圖館藏發展政策

臺北市居住空間通用設計指南

http://pulipuli.blogspot.tw/2007/06/952_3514.html


完全題外話
想買阿包
甩掉蝴蝶袖 

[日常閱讀]- 「拒絕死背」的以色列教育,如何在 20 年內培養 10 位諾貝爾獎得主?



來源:報橘

「拒絕死背」的以色列教育,如何在 20 年內培養 10 位諾貝爾獎得主?


本文作者:林琮盛
「改回聯招吧!」近日,一位知名「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在臉書上如此寫道。
延伸閱讀:讓學測指考都倒下吧!李家同促改回聯考拯救窮孩子
坦白說,作為曾體驗過聯招,為了擠進好大學的窄門而死背活背的筆者,這個訴求完全不吸引人,甚至令我憤怒。憤怒的理由很簡單:這些「公知」們,只要眼見一個東西效果不好,就選擇最便宜的方式,砍掉重練,走回老路,而非想辦法精進、突破。
台灣長達幾十年的大學聯考,其背景是配合台灣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發展路徑。聯考背後的教學理念和邏輯,代表的是傳統製造業工廠思維:舉凡學生填入正確解答,就可破關;出了社會,只要用書本的標準答案,這個國家的大工廠,就能順利運作;每個人都是小螺絲釘。
因此,聯考的教育目標是專門在訓練聽話、服從等級制度的「工廠作業員」;強調的是冰冷 SOP 的唯標準答案和僵化的作業程序。
這種教育制度符合傳統工業模式的需求,卻是壓縮創意空間的殺手。當時,國民黨的威權思想,透過一味講求背誦、填鴨標準答案的聯考機制,灌輸到每個人的腦袋中。
為此,支持聯考的人是否要認真思考,台灣將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路徑,真要返回傳統發展老路?有條件嗎?
去年春天的採訪機會中,我再度深入了以色列的軍隊和學校教育。對於一個被敵人威脅、包圍 60 多年的小國,照理說,應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權威,學習亞洲威權教育,領導人民對抗敵人!
但以色列卻正好相反。從孩子小時,以色列父母就提倡「放任教育」。這種放任教育非百分之百的縱容不管(但程度也不小啦),而是主張孩子應該依照其天賦和興趣,自由發展,無須強制灌輸大人「應該認為、為他們好」的知識、訓練。
以色列人認為,唯有自由的揮灑空間,才能讓孩子的創意發揮到無限大
以色列教育拒絕死背或「考試定能力」,拒絕給予孩子「正確的標準答案」(考試題目不考「是非對錯」),務實(現實)的以色列人更強調實務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色列父母和孩子認知的「教育和學習」,就是不斷發問問題(無論小孩或大人都是),並藉此不斷學習解決問題。父母教導孩子,要盡情享受邁向成功的「過程」;為此,以色列孩子會絞盡腦汁,解決難題。過程中,孩子就會不斷迸發創意的能量。
耶路撒冷一所中學校長曾反問筆者:「什麼是創意?」,他頓了一下自答說:「就是不按牌理出牌!突破框架思考(thinking out of box)!」
也因如此,以色列的教育環境中,絲毫不見權威色彩。魏茲曼研究院一位資深研究員以斬釘截鐵的口吻告訴我:「等級權威是扼殺創意的最大來源」。在不需要敬禮的以色列軍隊中有一條規範還明令,「若長官下的命令屬於明顯違法,士兵可自行判斷,予以否決長官命令」。這種環境培養了以色列人自由思考、獨立判斷的天性
對習慣權威教育和標準答案的亞洲人而言,不畏權威的以色列孩子完全是「沒大沒小」、粗魯野蠻、天不怕地不怕、腦袋「太跳 tone」。以色列教育和社會為何如此強調創意、否定權威?除了猶太人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背景外,或許也和以色列的環境有關。
以色列人口只有 800 萬人,面積只有台灣 2/3。強調大量生產的製造業,在以國缺乏龐大的市場腹地和勞動力供給。為了生存,以色列必須走向「腦力」發展。
1948 年建國之初,一邊打獨立戰爭、一邊治國的以色列首任總理班古里安瞭解到,以色列要生存,除了靠強悍的國防,還需靠兩大支柱:教育、研發
班古里安認知到,以色列必須利用人力資本的累積、大量投入研發和資本累積機制,依恃品質精悍的人才和研發,讓經濟發展提升到新層次,而非只單靠投資、土地、人口、出口等傳統經濟力量推動。
時至今日,教育支出占以色列 GDP 的 6%以上;研發支出約占 GDP 的 4.8%;國防支出占 GDP 的 5.64%。
這三大支柱才是以色列人自己創造出的「奶與蜜」。這也是以色列在過去 20 年內,誕生出 10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關鍵密碼!
從以色列教育和國家發展的案例中,我們必須深思,台灣國家未來的究竟要走什麼樣的路,經濟發展要用什麼模式運轉,「因此」需要怎樣的教育制度?若這一個關鍵點沒認真思考透徹,即便重回聯考的老路,依舊無法解決台灣目前的發展困境!
延伸閱讀:

(本文、圖片皆為想想論壇授權刊載,作者:林琮盛,原文標題:【中東想想】改回聯招?別鬧了!,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日常新聞]- 移動的文學博物館在臺中

移動的文學博物館在臺中

大成報 (2015-11-05 13:12)


【大成報/記者張世昌/台中報導】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聯合文學》雜誌協辦的「音以律文—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十一月(11月7日起)將來到中部地區唯一巡迴站──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出。該巡迴博物館七月起從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啟航,結合了科技與文學地緣──海──的廣袤與靠岸,多少文章多少事由此誕生;八月泊停新北市錦和運動公園;九月則進駐臺北大學圖書館,和校園文青與紙本書相呼應,把抽象的文字化作具體;十月E化的文學列車因基隆民眾的熱情招喚海洋的呼嘯,文學巡禮再度駛回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參觀人數屢締佳績,平均每天六七百人次上車流覽,文字成為生動的朗讀、文章化作枕邊故事,使更多人深入瞭解臺灣文學的豐華絕美,及其中的美麗與哀愁。例如,本車接受學校預約,並由兩名導覽員仔細介紹;有回當地原住民小朋友們登車後,聽到母語朗朗流瀉入耳,陌生卻又熟悉的感覺突然湧上心頭,令一個學生噙淚說:「這就是我外公說的話……」原本蒙灰的記憶匣子,瞬間使遺忘的事物歷歷在目。可見,文學是土地的歷史,有血有肉的靈魂柔化生硬的史實。

從11月7日至12月6日本車終點站在臺中市南區由知名建築師潘冀先生設計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它成立於1923年日治時期的「臺中州立圖書館」,爾後歷經歲月轉換,名稱多有更改,不變得是:文學是記憶的重要資產。2009年開始,經過四年餘的巧手打造下,樓高五層、地下二層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科技、流線、簡約的造型展現市民眼前。其中該圖書館亦在1、2樓設立數位體驗、休閒、美術中心,無論大小朋友皆能透過新穎的方式親近文學;這和文學列車的理念不謀而合!

本次的文學巡禮將在臺中區暫告段落,故實十二月六日(日)下午2點到4點邀請到文章被選入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教材的鄉土文學作家吳晟老師。他的作品〈不驚水田冷霜霜〉想必大家朗朗上口!他長期關照農民生活,以筆墨記錄田園景致,近期則身體力行致力維護自然環境。吳晟老師流利的國臺語雙聲帶,勢必讓人好似身如其境、眼見其人、耳聞其聲。他演講的題目「父子傳承、詩歌傳唱」,即看得出薪火相傳的意味,如童年的篝火派對,用詩、用歌聲傳遞情感,傳遞熱。

學校機關欲參觀,可預約時段,以安排專員服務。詳情請洽(02)8787-6242分機233、262紀小姐&(06)2217201分機2506黃小姐,或臉書搜尋「臺灣文學行動博物舘」。




詳全文 移動的文學博物館在臺中-娛樂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105/15495610.html

[圖資新聞]- 〈中部〉海線圖書館又少又簡陋 議員抱不平

〈中部〉海線圖書館又少又簡陋 議員抱不平 2015-11-05

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各區圖書館資源分配不均,民進黨議員吳敏濟認為市府不重視海線,他表示,西屯、豐原、大里、龍井區都有三座圖書館,大甲、大安、外埔卻分別只有一座,且大甲圖書館建物老舊,至今未取得使用執照,外埔圖書館面積小,日前辦活動時,一百多人擠在不到廿坪空間,這兩座圖書館有如次等圖書館。
  • 議員吳敏濟拿出照片與數字,指海線地區圖書館資源不足。 (記者張菁雅攝)
    議員吳敏濟拿出照片與數字,指海線地區圖書館資源不足。 (記者張菁雅攝)
吳敏濟表示,台中市廿九區中,西屯、豐原、大里及龍井區都有三座圖書館,前三區人口多,但龍井區人口比大甲少,圖書館館藏卻比大甲多,且大甲圖書館建物老舊,沒有電梯、無障礙設施,甚至連使用執照都還沒取得。
吳敏濟也說,外埔區有三萬一千人,圖書館從地下一樓到地上二樓,總面積僅一百五十九坪,而石岡區人口才一萬五千人,圖書館面積就達五百坪;日前外埔圖書館舉辦活動,一百多位小朋友擠在不到廿坪空間,萬一踩踏發生意外,誰要負責?希望市府儘速尋覓合適土地遷建圖書館。
文化局表示,大甲圖書館補照作業正在進行中,也已向中央爭取經費,增設無障礙設施。副市長潘文忠則說,文化局明年預算增加四億元,很大比例用在擴充圖書館設施,市府將先找土地,再研議興建外埔圖書館新館。

[日常新聞]- 台中光復新村舊宿舍群 將變身青創基地

台中光復新村舊宿舍群 將變身青創基地 2015-09-14  17:43

(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吳佳蓉/台北報導〕國土活化助青創,中央地方合作案再一樁。財政部國產署副署長邊子樹表示,將與台中市文化局合作,活化逾2800多坪的光復新村省府宿舍群,作為青年創業基地;最快預計本月底簽約,後續由台中市府辦理招商。
邊子樹表示,若成功推動,估粗可引進民間投資1500萬元,創造1億總產值,並創造70個就業機會。
國產署指出,光復新村舊省府宿舍總計共10公頃以上,已被台中市政府指定登錄文化景觀,將分批整建,再釋出活化利用。
首批釋出的2880坪國有地,只是其中一部分,位置為於台中霧峰區光復新村中正路、民族路、信義路與民權物交會處,交通區位佳,近921地震教育園區、安藤忠雄美術館等知名景點,周遭景觀佳。
邊子樹表示,目前上面共有地上建物41棟,總樓地板面積約804坪,屬住宅區,月底簽約後將由台中市文化局辦理標租、招商,租期10年,可延長兩次,每次可延長四年。
他指出,由於該地已被指定為文化景觀,因此投標者提出的使用計畫,須符合市府訂定的保存維護計畫,以保護當地原貌。

相關連結:

[圖資新聞]- 民雄圖書館大改造 入選台灣十大

來源:中央通訊社
嘉義縣民雄鄉立圖書館經改造、啟用,挑高清透視覺空 間、時尚裝潢及充滿現代感的布置,入選2015台灣十大 非去不可圖書。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攝 104年10月23日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23日電)嘉義縣民雄鄉立圖書館入選2015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嘉義縣長張花冠今天到場與鄉親互動,並歡迎各地民眾到圖書館享受優雅舒適的閱讀空間。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網路票選「2015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民雄鄉立圖書館獲得全國民眾支持,以14萬7379票獲得第4名,僅次於高雄市立圖書館、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及新北市立圖書館。

民雄鄉立圖書館經過改造,2年前重新啟用,經過大改造的圖書空間,挑高清透視覺空間、時尚裝潢及充滿現代感的布置,將地方文化(鳳梨、打貓及管樂意象)和閱讀結合,滿足親子、學生、銀髮族需求,成為讓孩子想來的誠品級圖書館。

張花冠感到與有榮焉,今天在民進黨籍立委陳明文、民雄鄉長何嘉恒等人陪同下,前往嘉勉圖書館工作人員,並巡視各樓層,在繪本區與幼童互動,討論書中有趣的片段;在銀髮族平板電腦研習營,張花冠與學員一同操作電腦,分享遨遊網路世界樂趣。

張花冠贈送中越雙語對照的「越南民間故事」套書給民雄鄉立圖書館,鼓勵新住民親子閱讀,隨後,並與學童高呼「民雄圖書館非來不可」。

張花冠表示,民雄鄉立圖書館提供優質、親切及便利服務,努力推動繪本閱讀、新住民閱讀、銀髮族樂齡學習及數位閱讀,歡迎民眾到場享受優雅舒適的閱讀空間。1041023




完全無關之題外話:
花冠女士的個人新聞

[圖資新聞]- 訂閱費過高阻知識傳播 頂尖語言學期刊編輯集體辭職抗議

來源:關鍵評論

Kayue
TNL 香港編輯

你為什麼需要知道這則新聞
頂尖語言學期刊《Lingua》的6名編輯及31名編委會成員,因不滿出版商Elsevier的訂價過高,又拒絕把期刊轉為開放式期刊,集體辭職抗議。事件引起對學術期刊過於昂貴而阻礙知識流通的關注,並獲學術界支持。

學術期刊的費用過高,一直為人咎病。記者George Monbiot曾批評學術出版商謀取暴利的方式,「令梅鐸(Rupert Murdoch)看起來像個社會主義者」。Monbiot於文章中指出,學術期刊的昂貴訂閱費用,甚至令大學圖書館65%的預算都用作訂閱期刊,以致只能購入更少藏書。
數學家Timothy Gowers亦曾發起聯署,杯葛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反對以高昂費用限制資訊流通,有超過萬五名研究人員參與。愛思唯爾又以版權為由,限制期刊論文作者分享其論文,受到批評。 

語言學期刊編輯集體辭職 另創新期刊

在上個星期,愛思唯爾旗下的頂尖語言學期刊《Lingua》整個編輯部——包括6名編輯及31名編委會成員——集體辭職,抗議愛思唯爾的訂價政策以及拒絕把旗下期刊轉為開放式出版。他們表示在辭職前,曾告訴該公司他們聽到來自不同圖書館的聲音,都對無法支付高昂訂閱費用感到沮喪。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Johan Rooryck教授在辭職前,是《Lingua》的執行編輯。他自1998年已開始參與此期刊的編輯工作,表示當時的價錢遠比現在可以負擔,目前的訂閱費用對很多圖書館而言實在過高,只能透過訂閱多份期刊去取得優惠——但就包括了很多用不着的期刊。
Rooryck質疑,包括《Lingua》在內的大部份學術期刊,刊登論文作者都是以公帑付薪水的教授,為甚麼讀這些論文時要被出版商以高昂費用阻擋?雖然辭職會使他失去愛思唯爾每年給予的5000歐元,但他表示每星期會為期刊工作兩三天,同樣時間去賣漢堡包會賺得更多。
愛思唯爾則表示,對於這些編輯辭職感到遺憾,他們將會完成至年底的合約,然後編輯工作會交予新的團隊。回應又指《Lingua》有開放閱讀的發表選項,容許作者以創意共享的條款發表論文。根據期刊的官方網頁,如果作者希望論文能免費閱讀,發表時需要付1800美元的費用。
辭職的編輯打算完成《Lingua》的工作後,創立新的開放式期刊《Glossa》。Rooryck不打算在這期刊中獲得甚麼回報,他表示純粹基於理念去參與此事。他除了不滿愛思唯爾的政策,亦認為批評適用於其他學術出版商。他指已經有同事跟其他期刊的編輯討論此事,希望其他編輯會跟隨他們,令語言學界可以成為學術界對抗出版商的榜樣。 

學術界表示支持

美國公立及贈地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Public 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 APLU)發表聲明,對《Lingua》一眾編輯的決定表示欣賞,並指「是時候更進一步去測試較便宜的學術交流模式」。
APLU表示,雖然不清楚《Linuga》編輯辭職的細節,但認為他們遇到的沮喪在學界並不罕見。學者、圖書館以及大學管理層致力於自由交流資訊及想法,當中越來越多人發現知識的傳播明顯受到阻礙。聲明最後指出︰「在大眾能夠在多個來源獲得訊息的時代,學術出版卻集中於少數並受限制的渠道」。
美國語言學會的執行總監Alyson Reed表示,雖然該會出版的期刊《Language》並非全面開放式發表,但訂閱費不高,每年只需要300美元,遠低於《Lingua》的2000美元。如果選擇開放式發表,費用為400美元,不及《Lingua》的1800美元四分之一。
Reed又指,雖然語言學教授們對於期刊的發表模式有不同意見,但在《Lingua》編輯辭職抗議一事上團結一致,站在編輯的一方。 

[世界走看]- 京都國際漫畫圖書館

來源:風傳媒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深受外國人喜愛(圖/麥田出版)
學校園化身為漫畫聖地。在草地上盡情享受藍天下的閱讀!
在烏丸通和御池通的交岔口稍往北,有一處大人和小孩都喜歡的場所。日本人自不用說,外國人也會特地來此一訪。那就是日本第一個以漫畫為主題的綜合文化設施——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第一次到訪的人,會先訝異於草地上的光景,但下一瞬間變會不自覺露出笑容。只見草地上許多人或躺或坐,以各種不同姿勢埋首閱讀漫畫。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是由京都市和設有漫畫系的京都精華大學共同打造,利用一九九五年關校的龍池小學校舍,於二○○六年十一月開幕。只需付入館費,就能整天沉浸於漫畫世界。據說每年有超過三十萬人造訪,其中約一成是外國人。這些來訪者的目的,應該是規模驚人的「漫畫之牆」。

圖書館有效地利用小學校舍,包括走廊在內的所有空間,都設置書架。總長兩百公尺的漫畫之牆上,擺放著三十萬件館藏中約五萬冊的漫畫單行本。
一樓是少年漫畫,二樓是少女漫畫,三樓是青年漫畫,每個樓層的作品都依作者姓名的五十音排序。也可以作品名稱找書,每層樓皆設有觸碰式螢幕檢索,以方便讀者使用。
d
透過漫畫了解過去的生活和社會情勢(圖/麥田出版)
另一個可看之處,是二樓的主畫廊。在常設展「漫畫是什麼?」中,透過圖板、年表以及實際的漫畫畫作等,介紹日本漫畫的多樣性、突破既有概念的繽紛表現以及漫畫的製作方式等。此外,這個空間的牆面,也展示了從一九四五到二○○五年間,各個時代的著名漫畫。
館內當然還有其他有趣的展覽:在入口處,有名為「漫畫萬博」的展區,陳列著翻譯成亞洲或歐美各國語言的日本漫畫,以及世界各國的漫畫,總計約有五千五百冊。看到日本人熟悉的漫畫角色以各國語言「對話」,別有一番趣味。
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館內會舉辦限時的「笑咪咪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可使用漫畫家作畫的畫材畫圖,體會創作漫畫的樂趣。
肚子餓的人會毫不猶豫走向咖啡廳,但看到牆壁可別驚訝。有一面牆都是到此一訪的漫畫家親手畫的插圖及簽名。
(圖/NelC@flickr)
以出版日期排列呈現書籍(圖/NelC@flickr)
除了「漫畫之牆」、「漫畫萬博」所陳列的漫畫外,還有約二十五萬件的漫畫雜誌或資料不開放公開閱覽,但館內針對研究者,設有研究閱覽登錄的系統,只要登錄,就可在閱覽室中閱讀這些館藏。
這裡可以讀遍心儀作家的作品,透過早期漫畫了解過去的生活和社會情勢,也很有趣。在這裡有各種獲得樂趣的方式,讓人想一來再來,它就是這樣的一座博物館。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旅遊資訊|
d
館藏:漫畫資料約300,000件
地址:京都市中京區烏丸通御池上ル(原龍池小學)
電話:075-254-7414
開館時間:10:00-18:00(17:30前入館)
休館日:週三(如遇國定假日,則延至翌日)。年底年初、每年三次的維護期間(詳見官網)
入館閱覽:大人800日圓、國高中生300日圓、小學生100日圓(部分館藏不開放)
館外借閱:不可